□ 本报见习记者 闻 超 特约通讯员 雍 禹
“原来孩子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”“这样的课程,让我明白了父母的责任”。6月13日,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八小学,一场特殊的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温暖开启。百余位家长围坐在教室,认真记下孩子的心理辅导方法。
这是由民革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委会主办的公益活动,也是民革雨城区委会近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深耕细作的缩影。从一场讲座走进校园,到一间心理咨询室落地生根,再到一支专业服务团队持续陪伴,民革雨城区委会用一点一滴的行动,搭建起贯通家庭、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之桥。
近日,“四川团结行”采访组走进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,现场了解民革雨城区委会近年来在教育公益领域的探索成果与路径,探寻他们是如何从一场对话拓展出一个服务团背后的故事。
事业启程—— 一场对话点亮守护初心
2023年春天,一场面向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,唤起了民革雨城区委会对家庭教育议题的关注。讲座现场播放了调查视频:“孩子给父母打几分”“父母又会给孩子打几分?”让坐在听众席的民革雨城区委会副主委赵霞深受触动,她意识到:亲子沟通中的温度与理解,正是当代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“短板”。
不久,赵霞与德育教师杨梅展开了深入交谈。谈及日常工作与家庭教育现实,杨梅无奈道:“有些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,仿佛就能卸下责任。可很多孩子的问题不是‘不听话’,而是缺乏关爱。”这句话如同火种,点燃了赵霞心中的忧思,也由此牵引出民革雨城区委会对家庭教育系统性思考的开端。
这样的思考与民革雨城区委会主委康元松不谋而合,民革雨城区委会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交流会,广泛征集意见。民革党员们陆续分享各自对家庭教育的观察与思考。一个共识在交流中逐渐清晰:家庭教育,不再只是家长“个体选择”的问题,而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环。
随后,民革雨城区委会整合人才资源,吸纳专业力量,着力搭建起一个服务“家校协同”“心理健康”“家庭教育素养提升”的公益平台。通过广泛协调,民革雨城区委会与“慧家家庭教育工作室”达成合作协议——由民革雨城区委会提供平台资源与统筹支持,“慧家家庭教育工作室”负责课程设计与专业师资,双方联手面向社区、学校、家长开展系列家庭教育与心理辅导公益课程。
这一刻起,一条以“家庭教育”为支点、连接“学校—家庭—社会”的育人之路悄然开启。
深耕细作——
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温情陪伴
2023年4月,民革雨城区委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成立。
为了成立服务团,民革雨城区委会对组建服务团进行了充分筹备。实施方案历经多轮征求意见与修改,确保科学合理;团队成员涵盖专业教师、心理咨询师、律师等各领域力量,共计16人。
服务团成立后,一系列面向学生、家长、教师的家庭教育公益活动陆续展开。
2023年6月,服务团在雨城中学举办“我的青春我做主”品格教育讲座,190余名师生参加,情境教学点燃现场氛围,讲座结束后,学生们自发与讲师击掌致谢,气氛热烈。“品格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中至关重要,民革雨城区委会的讲座内容扎实、形式新颖,深受师生欢迎。”当年10月,一次讲座后,雨城中学副校长艾家林说。
截至目前,服务团已累计走进城乡学校40余场次,开展家庭教育、心理辅导、家风建设、教师心理健康等讲座,惠及学生两千余人、家长近千人。团队始终坚持一个信念:好的家庭教育,不应只是一场知识灌输,更应是一场情感对话。
温情的背后,是机制与专业的支撑。每场讲座结束后,赵霞都会组织讲师开展“复盘讨论”,从内容呈现到家长反馈、从共情环节到互动设计,不断优化提升,确保课程持续升级。从一场场讲座到一段段陪伴,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用专业播撒知识的种子,更用情感温润心灵的土地。
破茧成蝶——
打造协同育人的新样板
2024年9月,雨城第十小学,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普通教室发生了巨大改变。教室门口,挂上了“同心基地”的牌子。这个由民革雨城区委会牵头建设的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基地虽小,却承载着沉甸甸的教育信念——孩子的心理需要照看,家庭的角色不能缺席。
2023年12月在雨城第十小学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后,老师和家长对服务团成员说:“能不能有一个固定的空间,把这种讲座做得更长久、更深入?”
需求明确了,行动便开始了。校方当即决定提供场地,民革雨城区委会负责统筹资源。民革党员们捐款、协调资源、现场查勘,从地板颜色到沙盘摆放,都经过了反复推敲。最终,这间“特别的教室”在新学期开学前正式落成。
基地虽小,能量不小。自启用以来,民革党员李燕、朱青两位专业心理咨询师每周驻校,持续开展心理团体辅导,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30余场,每次9至14人,形式涵盖游戏引导、情绪表达、绘画疗愈、倾诉疏导等。
“心理辅导不再是简单的疗愈,而是阳光的招手、成长的蜜糖。”这是一位学生周子雷在纸质反馈表上写下的话,也是同心基地存在的意义。
在民革雨城区委会的持续推动下,这份“试点行动”也正延伸至更广阔的育人空间:1月,服务团项目在雨城区人代会上受到代表热议;5月,服务团走进雅安中学,为初三学生带去“减压体验课”;6月,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讲座联合走进雨城八小,百余位家长免费参与,课程由企业冠名,全公益运行。
“一个阵地,撬动一片信任;一次课程,改变一个孩子。”民革雅安市委会副主委、民革雨城区委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顾问吴虹表示,如今的同心基地,早已不只是一间教室,更是一座连接家庭、学校与社会的育人桥梁,一块孕育心灵成长与教育信任的温暖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