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张京梅
日前,台湾省内相关部门公布2026年度总预算,其中民进党当局水电费预算高达111.37亿新台币(约合人民币25.92亿元),比今年度水电费预算增加12.92亿新台币(约合人民币3.01亿元),同比增长13.12%。数据一出引发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。
民进党最初在推行“减碳”时,屡次向台湾人民承诺“要以身作则”,并约束企业、号召台湾民众节能减排。可笑的是,民进党机关部门却在同一时间毫无节制地浪费水电、滥编预算,此糜费公帑之举既傲慢又失格。
从近期公开数据来看,教育部门水电费预算增加14.6%;文化部门的水电费预算增加14.9%;军事部门尚未洗清与台湾电力公司勾结的嫌疑,反而公然违背军中的节能规定,水电费预算大幅提升了24.7%……对此,有民意代表痛批民进党当局说一套做一套,“深度节能行动方案” 要靠医院、学校 “挤” 出电力,要民众自掏腰包多付电费,但同时又推出 “班班有冷气” 等计划,这是在纳税人身上 “一头牛剥三层皮”。
回想当年,民进党将“废核”作为政治口号,2016年通过立法逐步关停核电站时,曾信誓旦旦向民众保证“不涨电价”。但实际却是,该政策导致台湾电力供应紧张,引发电价飙升,从蔡英文时期到赖清德当局,“涨电价”成为日常,涨幅高达近五成。近日,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更是宣布,民生电价十月起全面调涨,所有住家、商店皆难幸免。这已是近年来台当局第五度调涨电价。
废核之后,尽管民进党和台湾电力公司都坚称台湾不缺电,但岛内各地突发停电、跳电却越来越频繁。此前一个月间,台北市、新北市、台中市、高雄市等地都曾突发停电事故,超过15000户受影响。不少小企业主叫苦连天,说工厂经常因为限电被迫停工。台湾产业界和广大民众深受其害,苦不堪言。电力得不到稳定供应更暴露民进党当局的施政无能。
在台当局嘴里,停电的原因也五花八门,不仅有常见的电力设备故障、馈线事故、线路故障,还有不常见的雷雨导致变电所跳电、外物碰触高压裸线发生缠绕、鼠害造成配电设备故障、车祸钢材撞击电杆导致线路断裂等,就是不肯承认自己能源政策不力。
让台湾民众寒心的不仅是用电这一民生问题的“久治不愈”,日前,民进党当局经济部门“绿能科技产业推动中心”更是爆出弊案,该机构前副执行长郑亦麟涉嫌任内收受绿色能源业者贿赂被查办。岛内痛批,民进党鼓吹的所谓“绿电”不过是民进党政客中饱私囊的借口和手段,台湾民众苦此久矣。
岛内因水电费用问题引发的一系列质疑和讨论,体现了台湾民众对台湾西方式“民主”和台当局公信力的反思。如今,民进党在岛内已把政九年,“公权私用”“特权变现”日益娴熟,思想引领力、群众组织力、社会号召力却滑坡式下降。岛内经济调节混乱不堪,市场监管乌烟瘴气,公共服务杂乱无章,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一纸空谈。从官员到基层,打嘴官司的多,政治作秀的多,务实干事的却凤毛麟角。
违民意、欺民心、占民利是民进党当局的一贯手法,在他们眼里,“民生”不是“民众生计”,而是“民进党的生意”。标榜追求“民主”和“进步”的民进党,公然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,一意孤行走上了封闭、独裁的道路。
悠悠万事,民生为大。如今,民进党当局死抱“废核”神主牌不松手,根本无心也无力维护台湾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。但以电力问题为代表的民生问题并非无法可解。台湾的前途、台湾同胞的安全保障和利益福祉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。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难题,也完全可以通过扩大两岸经济合作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获得解决。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看清民进党当局本质,尽早团结起来,以实际行动维护自身利益福祉和台海和平稳定。
(作者系民革河南省委会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