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团结报 团结网
08:文化周刊
插在瓶里的野花

  □闲 木

  多年来,母亲有个习惯——天蒙蒙亮就出门,十来分钟后手里攥着几株当季的野花回来,然后插到一个高阔口的玻璃花瓶里,瓶里填满清水,最后摆在堂屋中央靠墙的八仙桌上。颇为奇特的是,家里那方简易的朱红色八仙桌,本已掉漆斑驳,却在鲜花的映衬下,像一件有了年岁的哥窑瓷器,裂纹中洋溢着朦胧的质感。

  这个采花插花的习惯充满浪漫色彩,出现在一个靠种地吃饭的农妇身上,是极不相配且奢侈的。然而,母亲不管这些,她做完这一切,鼻子贴在花朵上嗅一嗅,就去给全家人烧早饭。

  等我和兄长从床上爬起来,第一时间便是奔到花瓶前,看看当天又开了哪些花。北方田野里,春天无非开桃花、蒲公英、油菜花;夏天铺遍荷花;秋天有木槿、桂花、野菊;冬天独绽梅花。可桃终究是果树,是要在经济上出力的,田野里采不到,更不能乱采四邻的,所以母亲有先见,早早就在院外植了一棵毛桃树。3月一来,花开得整窝整簇,像燃在村庄的一把火,又像把烟花星辰细密均匀地镶在了枝头上。

  春夏日赖床,眼睛困倦得不肯睁开时,父亲除了拿母亲烙的葱油饼哄诱我们起床,另一种办法就是捏起一株花,往我和兄长鼻子上撩,撩得鼻孔痒痒的,再被花香一啄,打个喷嚏,旋即睡意全无。

  这样的日子无疑是幸福的。

  我和兄长还经常在饭桌上讨论花的变化,荷花骨朵比昨天胀开了一厘米,木槿花萎了一些,哪块花茎出现了裂纹……诸如此类的争论,却间接促成了我们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,对我们后来的事业发展大有裨益。

  一家人中,父亲对花无喜欢无不喜欢,没有特殊偏好。我最喜欢荷花、油菜花,因为都是一开一大片,坦阔、明亮,极具辉煌感。兄长喜欢梅花,说是喜欢它的清冷坚韧,这也符合兄长一向沉稳寡言的气质。我们问母亲这个插花人喜欢什么花,母亲想了想说,只要是花,她都喜欢。

  然而,依我多年观察,母亲最喜欢桂花。颐养天年后,院里院外不仅被她植遍了金桂,而且还总赞桂花的香气,说是浓得像在空气中织了密密的网,说花开成米小的一窝,却能香得那么有劲,简直不可思议。她这般夸赞时,我望着她满头失了光泽的白发,却在心里类比起她,她——我的母亲也是矮矮的身躯里,蕴藏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整个家庭的大能量啊!

  生活在乡村的妇人们,在种地之余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癖好。有的爱吃爱穿,有的爱打牌,都是粗糙水土里生养出来的模样。像母亲这样喜欢采花插花的少之又少,一开始,村人想用“附庸风雅”形容母亲,又不会说,只好说母亲“玩洋”。然而,凡事只要习惯了,也就不觉得“玩洋”了。约莫半载之后,得过母亲帮助的人家,竟然在某天清晨送来几株长得精神的野花,还有的干脆送花瓶,贵的买不起,就买廉价玻璃的送来。这令母亲万分动容。

  现如今,母亲依然保留了采插野花的习惯,只不过花瓶和桌案变得高级了,和花的融合也更相得益彰。母亲不惧嘲讽,把自然“芳华”请进屋里,实在是件不错的事。毕竟房间灿烂明媚了,日子就更好了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
《团结报》电子报版权声明
主办单位: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
Copyright © right 团结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.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
   第01版:要闻
   第02版:观点·评论
   第03版:海峡两岸
   第04版:专题报道
   第05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6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7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8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9版:数字专刊
   第10版:数字专刊
   第11版:数字专刊
“3×8还是8×3”?与逻辑性相关
《卫国英雄》
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
“丝瓜汤”想表达什么
化州拖罗饼:中秋时节的乡愁
插在瓶里的野花
团结报文化周刊 08插在瓶里的野花 闲木2025-09-27 2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