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团结报 团结网
08:文化周刊
秋叶落,羊肉香

  □陆玉勇

  秋意渐浓,气温一天比一天凉起来,风里都带着凉劲儿。人们开始寻找一些温暖的食物,来温暖自己的身心。每当这个季节,吃羊肉是温补身体的不错选择。而我格外想念一口热腾腾的红烧羊肉。

  小时候,一入深秋,父亲便挑个晴好的休息日,大清早去菜场。买羊肉必选山羊,指定要肋排连皮肉,肥瘦相间方好。摊主是老相识,手起刀落,斩下的骨块大小均匀,刀口利落。父亲拎着肉回来,人还没进院门,声音先到了:“今晚烧羊肉吃!”

  母亲便迎出来,接过沉甸甸的肉块,放进搪瓷盆里浸着冲洗。血水慢慢散开,她用手指细细抠过肉缝,摘去零星羊毛。我和弟弟围在一边,看父亲系上围裙,将羊肉扔进清水锅里去腥。水汽随火烧旺慢慢蒸腾起来,夹着葱蒜、姜片和料酒的香气,膻味被逼出来,父亲用汤瓢把浮沫捞得干干净净。

  焯好的羊肉块捞出,泛着紧实的浅灰色。父亲拎起油锅,下一小块猪油——他说这样才香。油热了,放进姜片、蒜瓣、干辣椒和一小把花椒,“刺啦”一声,香味猛地炸开,窜得满厨房都是。羊肉倒进去翻炒,肉块在锅里渐渐变得金黄,皮子微微起皱,边缘焦脆。这时淋上料酒、老抽、生抽,加足量的开水,盖上锅盖,转小火,接下来便是等待。灶膛里的火苗扑闪扑闪,炖锅咕嘟咕嘟地响,蒸汽顶着锅盖,有节奏地轻轻叩击。浓郁的肉香混着酱香一丝丝溢出来,最后整个屋子都浸透了这暖洋洋的、叫人肚饿的香气。

  大约过了一小时,终于等到开盖的那一刻。父亲掀开锅盖,扑鼻的肉香一下子弥漫整个屋子,锅里酱色浓醇的肉块,颤巍巍、油亮亮,汤汁已经收得浓稠。父亲撒上一小撮碧绿的蒜叶,锅铲再次翻炒一下,起锅装盘。

  青花瓷盘里盛上诱人的羊肉,夹一块放入口中细嚼,感觉肉炖得极酥,皮子糯口,瘦肉纤维里吸饱了汤汁,咬下去,鲜嫩中带着一丝微甜,在口中漫开,混着羊肉的醇厚,层次分明又交融得天衣无缝。汤汁更不能浪费,浇在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上,我能一口气吃下两大碗。额头上冒出细汗,肚子里像揣了个小暖炉,窗外秋风再紧,也只觉得是惬意的温暖。

  父亲看着我们的吃相,眼角的笑纹舒展开来。他抿一口白酒,慢悠悠地说:“秋天吃一顿,一年手脚都不凉。”

  如今我早已当上父亲,可父亲早已长眠在村头的小土堆里。每逢秋天,我依着记忆复刻过无数次父亲做红烧羊肉的流程步骤,分毫不差,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后来才明白,少的不是手艺,是父亲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时,那幅名为“家”的画面。

  总是想起那个秋日的傍晚,全家围坐一桌温馨的画面,头顶是温暖的灯光,碗里是滚烫的羊肉。原来,最浓的秋意,不在山川河流间,而是藏在父亲那锅咕嘟了半日的红烧羊肉里。那股肉香,飘了三十年,成了我心底最浓的乡愁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
《团结报》电子报版权声明
主办单位: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
Copyright © right 团结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.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
   第01版:要闻
   第02版:观点·评论
   第03版:海峡两岸
   第04版:视觉
   第05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6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7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8版:文化周刊
   第09版:数字专刊
   第10版:数字专刊
   第11版:数字专刊
别让“新中式养生”跑偏了
雕塑 《同龄时代》
拼豆,年轻人自己的十字绣
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
苏轼的秋夜
寒露暖事
秋叶落,羊肉香
团结报文化周刊 08秋叶落,羊肉香 陆玉勇2025-10-11 2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